近年来,超级英雄电影成为了全球影迷追捧的对象。无论是漫威宇宙的辉煌,还是DC宇宙的困惑,都让观众对这一类型的影片充满了期待。然而,DC的《正义联盟》(2017)一经上映,却在观众中引发了巨大的争议,特别是扎克·施耐德执导的版本,更是被许多人称之为“烂片”。
首先,我们来看看《正义联盟》的背景和制作过程。作为DC宇宙的集大成之作,该片汇集了众多经典超级英雄角色,包括蝙蝠侠、超人、神奇女侠、闪电侠、海王等。然而,从电影的制作到上映,过程却颇为曲折。扎克·施耐德在电影拍摄期间遭遇了家庭悲剧,最终不得不离开项目,接替他的乔斯·韦登在影片的后期制作中进行了大量修改。这一更换直接导致了影片风格的混乱,结合两位导演的不同风格,最终呈现出的效果让人失望。
其次,电影的剧情也成为了被吐槽的重点。虽然《正义联盟》试图通过集合各个角色来推动故事的发展,但影片的情节过于简单,缺乏深度和紧凑性。许多观众表示,影片中的角色塑造模糊而缺乏个性,每个超级英雄似乎都是为了填补大组合的版图,而非真正发挥他们各自的特点。尤其是反派斯特凡·沃尔夫(Steppenwolf),他的动机显得相当牵强,令人难以产生共鸣。这种“急就章”的编排方式,让观众在观看过程中产生了强烈的腻烦感。
影片的特效和动作场面本应是其一大亮点,但在《正义联盟》中也显得平淡无趣。虽然DC在视觉效果上投入了大量资金,但由于剧本和叙事的问题,观众往往无法从中获得期待的观看体验。总之,影片的制作水准无法掩盖其整体的乏善可陈,而这一点在片尾的战斗场面中展露无遗。观众们期待的“万众一心”的英雄大团结,却变成了一场看似宏大的却乏力的战斗。
此外,影片的剪辑和节奏问题也是导致其失败的原因之一。在试图平衡多个角色和故事线时,影片常常显得割裂,观众难以跟上情节的发展,导致整体观感极差。许多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常常感到无聊,不时望向手机,期待时间的流逝。
尽管《正义联盟》在上映后遭受到了严厉的批评,但随着扎克·施耐德版的“小丑”上映,许多粉丝开始力挺施耐德的艺术风格,认为影片的成功无法一蹴而就。在社交媒体上,“扎版”的呼声一度成为热门话题,让人不禁思考,究竟什么才是影迷心中理想的“正义联盟”。
总结来看,《正义联盟》的确是一部让人失望的影片,扎克·施耐德的版本很难被认为是成功的作品。影片的剧情、角色、效果都未能达到观众的期待,反而被贴上“烂片”的标签。不过,也许正是这样的失败,让DC在后续的作品中吸取了教训,不断尝试突破,期待未来能给观众带来更加精彩的超级英雄故事。